城镇污水、建筑工地扬尘等突出环境问题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市住建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大力整治住建领域的污水、工地扬尘等环境问题,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达州宜居环境指数。就此,市住建局副局长刘杰接受了记者采访。 刘杰告诉记者,自省环保督察组下达整改通知后,市住建局迅速完善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机制,实施了环境保护“一把手”工程,建立了住建领域环保突出问题约谈制度,层层压实环保的部门监管、企业主体、属地管理“三个责任”,构建了住建领域环境保护工作良好格局。 今年以来,市住建局印发了《达州市建筑工地扬尘和城乡污水垃圾治理攻坚行动2017年实施方案》,突出7月底和12月底两个时间节点,扎实开展“百日攻坚”和“年度攻坚”行动,下大力气解决住建领域突出环境问题。针对省环保督察和全市环保大检查发现市住建系统的15个问题,认真梳理,落实责任,抽派21名工作人员,组建7个督查组,深入现场全面开展督促检查,帮助制定整改方案,推动问题整改落实。 针对全市仅建成集中污水处理设施29个,生活垃圾未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的乡镇达223个的实际,全面启动垃圾、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中心城区市第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加快建设,加快推进市城市第二水源工程、市第三(河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等前期工作,强力整治黑臭水体,污水垃圾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针对中心城区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等环境问题,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必须、六不准”要求,及时制发竣工验收、现场监理、设计变更、预售许可等6个通告,认真按照“六个100%”标准,57个在建项目安装全程监控工地扬尘的塔基监控系统,全面实行“日巡查、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的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机制,市中心城区在建工地检查率100%,有力规范中心城区施工现场扬尘与施工作业等行为。 在省环保督察发现的达州市住建系统的15个问题中,目前塔石路等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有效整治,达钢集团、主城区噪声等点位问题得到强力整改,通锦国际等中心城区在建项目扬尘得到有效治理。全市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4个,配套污水管网912公里,建有城市垃圾处理设施6个,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今年完成工程投资1.1亿元,力争年底建成投运。 通过一系列强力整治,目前全市水质量明显好转,州河、巴河及城市控制断面(车家河断面)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水域标准。“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深入推广。中心城区建筑工地基本达到“六个100%”。中心城区绿色建筑标准设计达134万平方米,绿建比例达到72.43%。 由于历史欠账较大,全市大部分乡镇未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304个乡镇仅建成集中污水处理设施29个,建成率不足10%。还有223个乡镇的生活垃圾未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自行处置量达77.5万吨。污水、垃圾超负荷运行问题突出,特别是中心城区污水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城区污水日产生量10万吨,处理量仅为8万吨;垃圾日产生量830吨,处理量仅为700吨。全市住建领域环境问题整治所需资金缺口大,还存在达钢雨污分流不彻底、全市无餐厨垃圾和污泥处理设施等一些突出环境问题,整治难度较大。 刘杰表示,下一步,对目前仍未整改到位的突出环境问题,将按照既定时间节点、路线图、整改措施和目标任务,强力推进整改落实。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破解建设资金瓶颈问题,力争年底前建成投运市第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面夯实住建领域环境保护基础。加强对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扬尘治理情况监管,对建设严重滞后、运行负荷和排放不达标的,未按照扬尘治理标准规范现场等行为的,报请市委、市政府约谈相关责任领导和责任人。此外,在全市大力推广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市本级全面推行绿色建筑设计,95%以上的新建房屋建筑按建筑节能标准设计。以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助推幸福美丽达州建设。 □本报记者 刘欢
达州市加强污水垃圾扬尘治理 提升宜居环境指数
时间:2017-08-18 21:22:05
来源:
阅读: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