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首页 >动态要闻>建设要闻
达州人心中的精神灯塔——红军亭
时间:2016-03-15 15:35:04 来源: 阅读:

 

    矗立在达城凤凰山上的红军亭,一度被视为达城最醒目的地标建筑之一。当年,“她”是人们元九登高的终极目标,也是人们游山散步的好去处。自1982年修建以来,红军亭始终饱含着达州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她”不但蕴涵着伟大光荣的历史文化,更是时刻深情注视和护佑着达州的美好未来。

2000年以后修缮的红军亭

红军亭 传承红军精神而建

    达州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李先念等曾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浴血奋战,形成的“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伟大红军精神,一直是推动达州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位于凤凰山上的红军亭是当年红军在达州英勇征战的历史见证。

    红军亭原建于1982年,当年的“她”虽然体量较小,但气质不凡:青砖红瓦,三层重檐,且四檐有尖角而上翘,具有十分强的艺术感和观赏性。

    “以前我就住在王家山,从小上下学,都要经过红军亭。老式的红军亭,古朴典雅大方,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亭内做游戏。”回忆起当年的红军亭,达城市民陈先生打开了话匣子,“那时的红军亭只有一层,柱子与柱子之间由石板相接。每次放学,我和同学就坐在亭内聊天,玩游戏,十分开心。”陈先生告诉记者,小时候他就听父辈们讲过红军亭的历史以及一些红军的故事。每次听故事,他都会热泪盈眶,对红军亭也充满了敬意。

元九登高

“不到红军亭非好汉”

    其实,说到记忆中的红军亭,很多老达城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每年元九登高。多年前,上凤凰山的路是土路,也比较窄,而且山上还没有修建凤凰楼,红军亭自然成了凤凰山顶峰。站在那里举目远望,州河就像一条银色玉带穿城而过,城市也沉浸在茫茫烟云之中,风景美不胜收。因此每年元九,达城人都会倾城出动,努力登上红军亭。

    “我记得每次元九登高,登到半山腰时我就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这时母亲就会指着掩映在山林中的红军亭,鼓劲说,‘加油,红军亭快到了,我们要争取登上去’。”说到这儿,达城市民刘女士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是啊,当时登凤凰山,真有一种“不到红军亭非好汉”的感觉呢。

重建

红军亭焕然一新

    后来,随着红军亭年久失修,安全隐患逐渐突出。2000年后,市园林处对其打造、修葺。红柱黄瓦的红军亭让人眼前一亮。2006年达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红军当年曾经战斗过的凤凰山上重建红军亭,以颂扬红军的丰功伟绩,传承红军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

    2006年7月31日,重建后的红军亭正式落成,并向市民开放。新红军亭占地621平方米,建筑面积1203平米,红军亭从底层到避雷针顶端总高33米,暗喻红军1933年在川东北建立了根据地,并在达州组建了33军。同时,新的红军亭有四层楼高,外表呈四方形,目的是纪念红四方面军。

    重建后的红军亭属全框架结构,外墙漆饰墙面,轮廓亮化主要采用了线条灯和泛光灯材料,更显现代庄重大气,尤其是到晚上,灯火通明、流光溢彩。

历史的见证

红军亭成精神灯塔

    2012年,时隔六年的红军亭因风吹雨淋,墙壁斑驳陆离,装饰灯黯然失色,与凤凰山的整体形象极不协调,只好再次进行修缮。市园林处采用了防水、防湿性较强的油料等材料修缮,同年11月底,红军亭以崭新的面貌向市民开放。

    如今的红军亭,红顶白墙,矗立在凤凰山翠绿的山林中。亭内第一层陈列着“中国红色第一街”、“中国红色第一联”、红四方面军军旗和长近3.6米、宽1.8米、记载川陕苏区历史渊源的“红军亭记”;第二层陈列着“红军将帅谱”,上面记录着当年在达州征战、后来成为共和国将帅的近300人;第三层摆放着红色书法作品,有毛泽东、李先念、徐向前、张爱萍等的题词;第四层则是一幅幅记录着达州变迁历程的老照片。

    这些见证红军战斗的证物,不仅让人肃然起敬,更让人们去缅怀先烈,传承红军奋斗精神。红军亭的修建、修葺饱含着达州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她就像灯塔一样,指引着达城人排难创新、勇往直前,去开创达州这座城市美好的未来。

以前的红军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