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首页 >村镇建设
中国香椿源:经济强镇增动力 魅力石河绘新图
时间:2021-12-14 17:14:56 来源: 阅读:


编者按:

2020年9月1日,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在全省中心镇范围内培养一批“经济发达、配套齐全、环境优美、文化厚重、治理完善、辐射广泛”的省级百强中心镇,推动有条件的省级百强中心镇发展成为县域副中心和现代新型小城市。

今年,在达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努力推动下,达州15个镇进入四川省“省级百强中心镇”入库候选名单。

记者走访了这些“四川省百强中心镇”入库候选镇,探索它们是如何通过树立城镇发展新理念、新思路,既追求城镇发展,又追求生态自然和人文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城镇吸纳能力、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呈现出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发展格局。

香椿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喜食的“树上蔬菜”,有“食用香椿,不染杂病”之说,从细雨的清明到炎热的立夏,香椿丰盈着单调的餐桌,温暖着微寒的肠胃。我国香椿以大竹香椿最为出名,其叶面光滑、色泽鲜红、香味独特,大竹香椿又以石河香椿为重。每年三月,大竹县石河镇的农民们就开始忙着采摘新鲜香椿,这些香椿通过打包、冷链运输,最后端上全国人民的餐桌。

大竹石河不仅有香椿,建材、苎麻、糯稻、小龙虾、羊肚菌等都是他们致富的源泉。据石河镇党委书记廖勇介绍,石河镇依托自身区位优势、产业资源和战略机遇,不断做大做强全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乡镇、省级试点小集镇、全省特色文化乡镇、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强镇、全市工业重镇“五大名片”,突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四项重点”,注重镇村融合、产村融合、商旅融合“三个融合”,全镇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创新突破,奋力开创了全镇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特色农业是支柱

“一片树叶”让农民不止“多收三五斗”

石河镇新建村位于大竹县香椿种植的核心区,已发展香椿种植5500余亩,占全村耕地面积74%,是大竹县最早种植香椿的村之一。对于香椿种植,新建村村民冯克美心里有本明白账:“家里5亩香椿每年能收入3万元左右,差不多是一个人打工半年的工资。每年春节后就在家多呆几天,卖完了香椿再出去务工,这样既赚了香椿钱又不耽搁外出务工。”在石河镇乃至整个大竹县,每年趁着香椿集中上市的一个多月,拿到“开年红包”的“椿农”不在少数。

香椿是大竹县的传统农业产业,栽植香椿的历史已有500多年。2009年7月,大竹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香椿第一县”称号,在石河镇炉山村建设了“中国香椿母本园”,名为“中国香椿源”。2010年12月,大竹香椿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

石河镇是大竹巴山香椿芽品的种植示范区,产业核心区,重点万亩优质香椿示范基地,全镇香椿种植面积5万余亩,年产鲜芽1.1万余吨,农户销售总额达2.42亿元,畅销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是全国知名优质红油香椿种植基地和重要交易市场,带动全县香椿种植面积达12万余亩,产出鲜活椿芽1.5万余吨,产值突破3亿元,带动香椿种植户增收7500元。

为了巩固发展香椿产业,拓宽香椿销售渠道,提升产品市场价值。今年,大竹县投资358万元,在石河镇新建香椿交易标准化市场。“以前过来采购香椿都是在路边收购、打包,过往的人多车多,灰尘也大,影响了香椿的品质。现在有了交易中心,我们能收到品相好的货,村民的香椿也能卖出好价钱,大家都很满意。”来自湖北采购商徐开军说。

同时,大竹加强与农林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推进香椿育苗、栽培、矮化、管护、产品等环节先进实用技术试验研发,并制定了3项香椿地方标准。选育出的“巴山红”香椿在2011年2月被四川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林木良种,其色泽红、出芽早、产量高、抗病虫能力强,成为农户最喜欢栽植的本地品种。除了直接销售外,香椿的深加工项目已陆续开发出香椿酱、香椿火锅底料等多个香椿制品。

在特色农业发展上,有“全国优质苎麻之乡”之称的石河采用“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成成片优质苎麻1万余亩,年产值约2100万元;建成“万亩糯稻示范基地”和“稻虾共养示范基地”,年经济产值达1500万元。“十三五”期间,石河镇先后荣获全县农业“四区建设”一等奖、农业农村“五大行动”一等奖、全县农民增收二等奖以及促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称号。

产城融合新示范

“三轮驱动” “四大园区”经济跑出“加速度”

2020年,石河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99万元,各项经济数据均名列全县第一,有“大竹县经济北大门”之称。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45694.5元,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30381.1元。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是石河镇积极推动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商贸物流业为支撑“三轮驱动”的奋进结果。

作为联动达州和大竹发展的支撑点和大竹建材产业园核心区,石河镇坚持产业兴镇、工业强镇、商贸富镇,加快建设“四大园区”,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即依托建材产业,沿产业链吸纳配套产业,延长建材产业链、配套链,推动建材产业上下游配套产业集聚发展,壮大建材产业园。依托5万亩香椿种植基地,加强香椿品种繁育、产品研发、平台拓展、市场营销,全力推进香椿产业化、科技化、信息化,争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依托石河独有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努力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园。同时,全力扶持辖区内各类小微企业升规入统,打造小微企业孵化园。

“达州市工业重镇”是石河镇的另一张名片。依托镇内天然气、石灰矿、灰石岩、铁矿石等矿产资源,石河引进了海螺水泥、利森水泥、鼎泰陶瓷、重庆天然气净化厂等知名企业,建有以水泥为主的建材工业园区,形成了以水泥加工、瓷砖生产为主的产业集群。全镇规上工业企业9家,小微企业216家。2020年,全镇累计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25.8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2.33亿元,带动周边3万人就业。

目前,建材工业园区采用“工业 服务业 社区”的工业组团理念进行布局,努力建成管理效益型、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环保生态型的工业园区。按照低碳、环保、循环的要求构建产业链,实现废气废渣综合利用,污染零排放,是绿色建业园区的代表。未来,石河将紧扣县委“一核两带六集群”工业发展格局,加快完善建材产业园区的供水、供电、路网以及公共服务等基础配套设施,协助完成绍兴三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同时围绕新能源、物流等新业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早日建成百亿产业园。

商贸物流业是石河发展的又一机遇。依托交通优势和产业基础,目前石河引进商贸物流运输企业6家、快递物流公司34家,改建升级场镇农贸市场5个,建成镇级电商服务站5个、村级淘宝服务站28个。椿芽采摘期间,镇村电子商务平台高效运转,直播带货、线下配送,线上销售占比提升至销售总量的4.2%。未来,石河将积极谋划实施香椿交易市场二期建设项目,修建预冷库,配套冷链车,着力建设农产品仓储烘干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集配中心。

擦亮文化名片

推动农旅文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笔下的场景是很多人向往的田家生活,这也是石河镇新华村的美丽写照。走进新华村,展现眼前的是一派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村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传统文化展示长廊、文化戏台、文化广场和山水田园风光民居布局错落有致,结合石河特有的香椿、竹唢呐等文化元素,新村文化内容丰富多彩。

石河有“达州文化后花园”之称,竹唢呐被列入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郎竹席是达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还有大竹县级保护文物江水桥字库,达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柳城寨摩崖石刻等历史文化资源。

近年来,石河依托建材、香椿、苎麻、蔬菜、稻虾共养等产业,积极拓展乡村旅游、餐饮娱乐业和交通运输业,推动现代农旅文化休闲融合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下一步,石河将深挖乡土文化,以竹唢呐、香椿等元素塑造石河文化特色,传承乡土文化;以乡村旅游带动文化演艺活动、文化交流会开展,打造乡土文化活动中心,让有形的文化留住,让有灵魂的文化传下去,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修缮有文化传承价值的历史建筑、传承民俗文化,收集文化传承物件,整理历史文化典故,将特色民俗文化进行展示,新建石河镇民俗文化博物馆;登记具有文化传承的建筑物,逐步纳入保护计划,调查传统文化资源,建立档案,确定保护对象,划定保护范围和制定保护措施;增加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途径,促进保护与发展并进。

锚定“三镇”目标

建宜居宜业宜游现代新型小城市

近年来,石河镇秉承为民宗旨,推动共建共享,社会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紧扣“现代新型小城市”发展定位,教育卫生、政府机构、金融服务等30余个单位入住石河,有力保障了“县域副中心”的公共服务需求。

在“省级百强中心镇”的创建上,石河将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集聚、环境风貌、文化传承、城镇治理六大提升工程,推进创新规划编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财政和投融资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振兴制度五大改革措施,将石河镇打造为“大竹县域副中心城镇”、“达州市经济强镇”、“省级百强中心镇”。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石河将积极推进建材工业园区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市政设施系统化建设,城镇道路交通实施“三化工程”,做优乡村产业道路设施配套建设。

在公共服务建设上,石河将重视社会民生,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打造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次中心,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优化中小学设施配套,发展培育乡村民宿,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在产业集聚上,石河将以建材工业园区为主导,推进百亿产业园区建设;建设香椿、苎麻等特色农业园区,争创省级产业示范园区;完善旅游新村建设,推出乡村文化旅游产品。

在环境风貌打造上,石河将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善游憩空间打造;塑造统一协调的城镇风貌,彰显城镇特色;维护农房质量,保障人民居住安全;构建完整的绿地系统,建设香椿文化景观节点。

在文化传承上,石河将注重居民精神文明建设,新建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传承优秀民俗历史文化,新建民俗博物馆;开展民俗文化教育,创建唢呐非遗传习所;开展文化或活动节,推广石河乡土文化。

在场镇治理中,石河将加快推进城镇智慧化、网格化管理,实现公共安全监测、应急管理响应、智慧交通、智慧服务、智慧教育等,让场镇生活更安全、更便捷、更宜居。

同时,探索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积极承接更多的县级行政权力下放,不断深化行政管理、财政、投融资、农村产权等各项改革措施,夯实基层人才队伍,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深化就业、居住保障制度改革创新。

未来,石河将突出建成“现代新型小城市、临空港高铁经济带、能源建材产业集群”三个定位,发挥区位、交通、产业和战略支撑“四大优势”,着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工业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产城融合发展”五大新格局,努力打造承接达州“南拓”支撑点、大竹“北上”第一城,当好大竹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排头兵”。到2035年,实现综合经济繁荣、产业结构科学、区域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人民幸福指数显著增强,基本建成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生态富足的现代化示范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