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首页 >村镇建设
​走进达州传统村落之:玉坪寨村,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魂归处?
时间:2022-02-21 17:35:49 来源: 阅读:


玉坪寨村,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魂归处

  谜一样的中山寺,谜一样的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因此,就有了谜一样的通川区双龙镇(原龙滩乡)玉坪寨村。中央电视台来了,拍下《古墓背后的秘密》专题片向世界播放;笔者与李雍翻山越岭驱车也来了,探寻这个2017年被列为四川省传统村落名单的玉坪寨村的秘密。

古朴厚重的民居院落

  玉坪寨村位于达州市通川区西北部,北与双龙镇东岳庙村、龙滩社区接壤,东隔沙滩河与双龙镇大锣山村、冲天村相望,南隔沙滩沙与双龙镇尚寺村相望,西隔沙滩河与达川区米城镇吕家河村、达川区堡子镇天子坪村和双龙镇东岳庙村周家咀相望,三面环水,形似半岛,全村幅员面积6.37平方公里,8个村民小组,1450人。


  玉坪寨村的民居院落,围着玉屏寨而建,山下是沙滩河,山环水绕。据玉坪寨村支部书记李华介绍,玉坪寨山峰海拔高度为1023米,苍松翠柏,秀丽挺拔,酷似一道玉色的天然屏障,玉坪寨村因此得名(“坪”系“屏”之误)。寨上地势平坦开阔,约有8000多平方米的面积,周边很多地段用长方形石块砌成寨墙,建有西、南、北三道寨门,尤其以西门最为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传说白莲教曾在这里驻过,红军也曾在这里战斗过。一些寨墙至今仍保存完好。

  玉坪寨下的古院落大多建于清朝,建筑顺应天然,不拘泥于形式,依山就势而建,整体风格与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保存较好的一字型、三合院、四合院有6个。院落建筑为人字水,青瓦屋顶,穿斗木架构,朝向以地势为准,大都背山而立,以中间堂屋为轴线,讲究左右对称,大多掩映在苍翠欲滴的竹木之中。


  二组的碾子湾,有三个院子:碾子湾院子,石轧湾院子和上碑院子。传说当年的碾子湾有48戸人家,每家都有一个碾子和一间堂屋,碾子用坚硬的青石制成,家家户户碾出的大米到双河口进行消售,碾子湾由此得名。笔者看到,碾子湾院子为三合院,地坝由青石铺就,磉磴石雕刻有花鸟、人物、乌龟、云彩等图案,非常精美。院子左前约200米处,立有一对单斗石桅杆。八组的中山寺遗址大院,宋朝时候便是一庙宇,明、清两朝时期进行了多次扩建和维修。这些院落年代久远,老式的木门,雕花的窗子,古拙的八仙桌、架子床等家具,无不给人以古朴、厚重感。


川东第一古刹中山寺

  玉坪寨村原有两座寺庙:台子寺和中山寺。台子寺在玉坪寨村5组,南与双龙镇(原檬双)的宝中寺、兴隆寺相望,北边是玉坪寨村8组的中山寺。台子寺暗喻太子寺,与中山寺的传说有着神秘关系。据当地老人介绍,该寺规模宏大气派,蔚为壮观,一口古钟上千余斤,后来不知所踪。台子寺通往宝中寺、兴隆寺要道上,有处名叫大梯子的路上,崖壁上雕刻有几块石碑,书法大气俊逸,酣畅淋漓,令人叹服。


  中山寺遗在石牛山下,前身是始建于北宋的龙泉寺,明朝景泰年间,北京印秀大和尚入蜀,扩建龙泉寺并改名中山寺。历经明朝正德、嘉靖、万历时期的三次扩建,成为川东第一古刹。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6)废除科举办新学,庙产变学产,后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山寺受损更为严重。相传“靖难之役”时,朱棣称帝,建文帝朱允炆为躲避朱棣的追杀,逃出京城,隐姓埋名,云游四海,踏上了巴蜀大地,先后到过邻水、通江、达县等地,在中山寺削发为僧,终老于此。


  据有关资料介绍,过去的中山寺,相当恢宏气派,共有五重大殿。偌大的前广场由长方形青石板铺设而成。广场两边呈八字形、长6米的甬壁上有雨厦,下有底座,中间有8幅一米见方的深浮雕,分别为蛟龙腾跃、凤凰展翅、天马行空、海马踏浪、老龟送经书、斗牛驮书卷等,都充满灵气,精美绝伦。甬壁柱头刻有“梵刹无双境,禅林第一门”、“日曜祥光灿,烟浮瑞气腾”、“昭明同日月,悠久并乾坤”、“凤麟彰有道,河洛献休徵”4副对联。


  从广场拾级而上,左边立着的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中山寺遗址的石碑相当醒目。当年的殿宇,有的已经不存在,有的成为民居。院内,有着斑驳的石坝、高筑的阶台、精美的石刻、完好的石梯、规整的天井、挺立的重建石碑等。残存的第五重殿里,石壁上、横着的条石上雕刻有栩栩如生的动物、花草等图案,墙壁上留有较为清晰的人物画。院内外,散落不少长着青苔的石墩、龙头龙尾石雕残件、琉璃瓦残片等。67岁的何德明老人回忆,中山寺里,以前还有一口直径5尺的大铁钟,破“四旧”时,被砸烂炼钢铁去了。他摸着长满青苔的中山寺石狮子介绍,有人给他数千元钱,想从他手里买走这个石狮子,遭到他的断然拒绝。

  清朝《乾隆直隶达州志》中的艺文篇记载,双龙镇(原龙滩乡)的中山寺为“通州之第一梵刹”,并录有明代吏部尚书、太子少保卫承芳(今达川区亭子镇人),翰林院进士袁达(今通川区磐石镇人)等为重建中山寺写的碑记。

一个又一个精美传说

玉坪寨村有山有水,有寨有寺,自然少不了传说。

  石牛山的传说。石牛山是一座小山,位于玉坪寨主峰东北部,站在远处,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座山,都酷似一头牛。虽说是小山,但与玉坪寨主峰的海拔高度大致相当。传说很久以前的一个夜晚,匡家坪地里的小麦苗被一头牛吃了个遍,留下大片苗茬和不少足迹。当地村民循着足迹找寻,找到了山丘下的一块大石头。大家推测形似黄牛的这块大石头成了精后,趁黑夜偷吃了小麦苗。于是,人们找来工具,把这块大石头碎成了几块。从此以后,匡家坪地里的小麦苗再也没有被牲畜糟蹋了。石牛山因此得名。这里,还流传一个与此密切相关的传说,说是唐代诗人李白到过这里,写了一首七律诗《咏石牛》:此石巍巍恰似牛,埋藏是地数千秋。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打浑身有汗流。芳草齐眉难下口,牧童扳角不回头。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并且刻在了玉坪寨山下的一块石壁上。崖壁上的有石刻的痕迹,但字迹模糊难辨,无从考证。

中山寺悟伦和尚的传说。中山寺从石牛山下来有九台山,中山寺位于第五台。传说中山寺最多只能供养九十九个和尚,多了不行。有一次来了一个和尚,人上了一百,一个小和尚滚到锅里烫死了。九十九个和尚中,有个叫悟伦的和尚,本姓程,佛法超人,留下诸多传说。


戏耍农夫。一天,悟伦去赶双河口,双河口是个小场镇,他走到红石滩过河,看到几个农夫在田里栽秧,他对农夫说:“这坵田,你们几个今天栽不完。”农夫回答道:“栽不完?那时不可能的!”悟伦说:“我赶场下午回来看结果。”说完,扯把麻柳树叶子甩到田里就走了。到了下午,悟伦回来一看,农夫正忙着在田里捉鱼,不仅没有栽完,而且早上栽的秧也不见了。

戏耍船夫。悟伦和尚在达城塔沱乘船过河,他整船老板的欺头,上岸后就把绕板掰弯,往河中一放,船就往上河退了几十丈远。船老板也不是等闲之人,知道是过河的人使了法术,把竹片在船头一拌,船头下水,船尾起来。悟伦和尚则看到自己的庙子烧了起来,急忙赶到西街上,借来一口锅,倒扣在地上,绕着锅边撒尿,才熄灭了庙上的火。

 

  与李林斗法。玉坪寨村人李林是一名府官,为财产与悟伦发生争执。李林派人把悟伦杀了。后来,李林从府上回老家,走到观音岩大梯子旁,看见一条大蟒蛇横在路中。李林当时吓呆了,知道是悟伦在作怪,就对蟒蛇说道:放我走,我给你做九周夜的道场,烧九担纸。不一会儿,蟒蛇就不见了。李林回家后,兑现承诺,请道士做了非常隆重的九周夜道场,烧了九担纸,但不久,却暴病而亡,葬于玉屏寨上。

死后的悟伦和尚有三座坟墓,至今当地人也不知他葬于哪座。

充满神奇那座“天子墓”

  玉坪寨村有着两座神奇的坟墓。玉屏寨寨顶的北端,有一圆形大型古墓,条石砌就,高约2米多,墓顶长着松树和杂树,墓已被盗,从现出两个墓穴看,系双人合葬墓,墓前散落的石座、石斗、石柱等长满了青苔。据称,早年在大墓前端竖立有两根石桅杆,上面挂有石斗。古墓前有非常大的花岗石墓碑,记载墓主的生平及功德。古墓男主人名叫李林,名望颇高。


最为神奇的当数位于中山寺东侧30米远开阔地上的那座墓,当地人称天子墓。据文史专家邓高考证,天子墓原有围墙,上中下三层,上坝36平方米,中有一塔,高约有一丈五尺,直径六尺,现仅剩塔基,中坝15平方米,下坝较小。民国时期下坝被砸开,发现地下室,七尺宽五尺高。再往里是高、宽各一丈二尺的石屋。过道两边有三根石柱支撑着顶盖。再进去是六角形的横房,正中放着一个长方桌,石桌上方有上旋的宝塔顶,并有石蜡做的装饰花灯。传说还有暗器保护的十二道门后,才能进入主室。原砸开部分未发现字迹和盗迹。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有人用炸药去炸,皆成瞎炮。邓高认为“达县中山寺收留了这位落难皇帝的尸骨。”2009年7月25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组制作专题片《古墓背后的秘密》,向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报道建文帝朱允炆可能魂落中山寺之谜,引起舆论轰动。

(本文参考了传统村落申报材料和中山寺简介,在此致谢!)

作者:郑景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