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8813620--2017-0004 分 类: 规划信息
责任部门: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发文日期: 2017-05-12 22:58:40
标 题: 2017年全市住房城乡建设工作要点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2017年全市住房城乡建设工作要点

​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和市委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基调,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建成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为主线,发展壮大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两大支柱产业,大力实施城镇基础设施、百姓安居工程、特色城镇建设三大行动,突出抓好中心城区拓展升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房地产业稳定壮大、建筑产业做大做强、百姓安居有力推进、行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六个方面工作,广泛凝聚全市住建系统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奋力开创全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围绕全年住建工作总体思路和发展任务,全年住建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3个百分点,达到43.72%。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亿元;实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17个城镇,实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150个村;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5.31万吨/日,新建污水管网274.74公里;新(扩)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750吨/日,新增收运能力1328吨/日。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13亿元,增速20%;建筑业增加值123亿元,增速19.5%;省外产值30亿元,增长12.2%;散装水泥推广量427万吨,散装率达到35.7%,农村散装水泥使用量184万吨,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32.2%。完成勘察设计产值3600万元;新建绿色建筑设计97万平方米,比例达到3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0亿元,增速7.2%,商品房销售面积283万平方米,增速10%;房地产从员人员增速5%,从业人员报酬增速25%。开工建设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项目27个涉及20185户,其中实行货币化安置10093户;基本建成15618户,竣工21023 户,发放租赁补贴2218户,完成公租房分配6217户。村镇建设投资40亿元,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11698户。市本级城市建设配套费收入5000万元以上。

  三、主要工作

  (一)突出重点项目建设,拓展升级中心城区

  拓展城市空间。全面推进“五桥六路七大新区”建设,突出抓好北城滨江、马踏洞、莲花湖、三里坪、长田坝等新区开发,开工建设野茅溪大桥、凤凰山山前路等重点项目,至2017年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9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0万。

  完善城市功能。启动莲花湖湿地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完成中心城区7条断头路整治和3条主干道黑化美化,治理2处城市黑臭水体,建成市第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快速通道提升工程西段,全面启动实施全市城镇污水治理和城乡垃圾治理三年推进方案。

  提升城市品位。继续实施人民广场、金龙大道等中心城区“三化”结转工程,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马踏洞、南坝、川鼓三大片区棚户区改造,进一步抓好“五治”工程,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二)突出市县工作联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县城建设。积极推动大竹、宣汉、开江县城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加快大竹北城新区、宣汉西区新城、渠县东城新区、开江城普新区、万源东区新城建设步伐,抓好大竹省级宜居县城、海绵城市和渠县、达川区、经开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县级城市新增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

  加强重点镇建设。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推进17个省级试点镇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8亿元,转移农业人口3.5万人,加快20个中心镇向新型小城市建设步伐,规划建设一批商贸重镇、工业强镇和旅游名镇。

  加快新村建设。按照住建部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十项工程的要求,争取实施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项目,争创2个部级和21个省级传统村落。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加强农房建设指导监管,全力确保农村建筑质量过硬、安全过关。

  (三)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稳定发展房地产业

  推动外地企业在达注册。着力优化土地开发、房屋预售许可等政策措施,推动《市外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项目所在地登记注册独立法人企业实施办法》的落实落地,完成12家外地房产企业本地注册,促进税收征管完全到位。

  强化房地产去库存工作。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打通库存商品房与征拆棚改安置房通道,健全市县去库存联动工作机制,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民受益的工作格局。积极推动“商改住”、“商改租”等政策落地,力争商品房住宅去库存70万平方米。

  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严格执行房地产开发项目预审、商品房预售等制度,推行房地产开发行业信用信息管理,严厉查处违规销售、虚假宣传等行为,淘汰信誉度低、有不良记录的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企业坚决曝光,依法严厉查处。

  抓好房产数据统计。积极协调统计、税务、商务等部门共同参与,加强对房产开发企业的监督检查,指导企业配齐配强专职统计人员,做到房产数据应统尽统。

  (四)突出扶持引导创新,做大做强建筑产业

  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全力抓好市政府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业持续健康发展十条意见及八条加码措施的落地生效。

  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出台《加快推进建筑产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组织召开全市建筑业发展大会,启动建筑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落户,2017年基本建成房屋建筑、市政PC部件和成品钢筋自动化生产基地。力争今年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采用钢结构建筑比例达到10%,在主城区试点推行装配式建筑10万平方米。

  促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编制完成《达州市建筑业发展规划》,加快提升建筑企业在交通、水利、电力、城市轨道等领域的设计和建设能力,鼓励、支持建筑企业产业链条延伸,以总承包、PPP等模式承接工程。

  强化企业资质培育。完善“达州市建筑业企业培育名录库”,加大建筑业企业扶优扶强力度,力争申报总承包一级企业3家、二级企业10家,专业承包一级企业2家;净增“四上”建筑企业20家,本地新注册企业20家;外地企业在达注册分公司50家,外地企业在达注册独立法人资格子公司10家;培育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20家,10亿元以上5家,20亿元以上3家。

  加快建筑节能改造。把大型小区和公共建筑纳入绿色建筑设计范围,逐步向各县(市、区)和国家级、省级重点镇延伸。印发《2017年达州市新材料推广目录》,促进建筑工程绿色、节能、环保,建筑节能达到50%。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建筑业人才成长激励机制,发挥市建设教育培训中心和建筑行业协会的作用,组织2次建设企事业单位专业管理岗位人员、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考试,举办1期建筑业高端人才培训班,不断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业能力。

  (五)突出多措并行并举,大力实施安居工程

  加快城镇棚户区改造。积极争取省级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引导拆迁户自主购房安置,全市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例达到50%以上。做好国开行、农发行棚改项目申贷工作,确保9月底前棚改项目全面开工和货币化安置完成。加快推进公租房分配,对建设周期超过三年和建成空置一年以上的公租房分配专项督查督办。推进政府购买棚改服务,落实国开行贷款市带县相关政策措施。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将租赁补贴发放由低收入家庭向中低收入家庭扩展。

  加快农村危房改造。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重点对象,严把对象确定、资金使用等重要关口。将农村危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有机结合,围绕“狠抓任务推进、严把质量监管、破解资金难题”,建立健全农村住房建设统筹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

  (六)突出履行主管职能,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加快建立全市统一的建设行业企业诚信体系,完善现有建筑市场信用评价体系和监督体系,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秩序。建立全市建筑企业“黑名单”制度,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下大力气落实工程建设五方责任主体质量终身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推进有序。加强质量检测、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中介机构监管,形成全过程、闭合式管理机制。创新质量监管日常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守安全生产“保底线”。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从重处罚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公用行业管理。加强水源地保护,督促供水、排水企业做好水质检测,做好水污染、大面积停水等突发事件防范。认真抓好新修订的《四川省燃气管理条例》贯彻落实,稳妥推进管道燃气特许经营制度,引导燃气经营企业申报城镇燃气经营许可。会同消防、安监、质监等部门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完善应急工作预案。

  加强物业服务管理。报请市政府出台《达州市物业管理实施意见》,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职责,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健全物业行业信用体系和考评体系,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对连续2年考核不达标的物业服务企业给予淘汰,不断提高小区治理和物业管理法治化水平。

  (七)突出规范高效履职,树优住建系统形象

  服务大局敢担当。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和省住建厅各项决策部署,紧扣大局而谋,围绕大局而干,以善谋实干、担当有为的精神气概,推动住建工作创先争优、升级晋位。

  练好内功当行家。教育引导住建干部争当懂政策、精业务、善协调、会服务的行家里手,争当善思考、会创新、敢破难、有作为的工作能手,成为推动住建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强化执行重实干。面对全年目标任务,带领全体住建干部,以坚韧的毅力、务实的作风、果敢的态度,闻风而动、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做到不交答卷不停歇、不达目的不罢休。

  严守纪律树形象。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作为教育管理干部和规范督促工作的有力抓手,让严的要求、实的作风贯穿于住建工作整体层面,努力打造一支清廉、务实、为民的住建干部队伍,切实展现住建部门的良好形象。